投资在科学与艺术之南宫体育间
在科学与艺术之间,组合管理相对偏科学的成分居多,标的的投研管理相对偏艺术的成分多一些。
投资其实应该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组合管理,第二个层次,才是具体标的的研究与投资。通常大家所说的投资,主要指第二个层次,即所谓的投研工作。对第一个层次则多有忽略。
偏相对收益的资金管理,多侧重第二个层次的工作。这可能是国内对第一个层次讨论不够深入的原因之一。但即便是偏相对收益,也有一个标的间的分散与对冲问题,实际也脱离不开组合的管理。偏绝对收益的资金管理,则无论如何是不能忽视组合管理了。对于绝对收益资金而言,组合管理的重要性不亚于具体标的的投研管理。
对于组合管理而言南宫体育,首要的任务是要明确目标以及约束条件。比如现在国内的理财产品,多以业绩基准为导向的绝对收益策略。如果一个1年期的“固收+”理财产品起息成立,那么业绩基准就构成了这个组合的收益目标,约束条件则包括了管理过程尽量不要“破净”、回撤幅度最大一般不超过若干bp以及其他的合规性要求等。如果产品是开放式的,还要包含了流动性管理的基本要求。这些条件汇总在一起,决定组合管理的基本原则框架。
组合经理的任务则是需要在这个框架下思考,如何通过不同资产间的配置,才能够满足客户的风险与收益要求。这个工作的基础是要从历史经验出发,考察不同资产的收益、波动率以及其他的数据要素,在这个基础上辅以组合经理对未来走势的预判,来确定不同资产的配置比例。这个配置比例构成了其后整个组合管理的锚。收益目标是产品的业绩基准,初始的配置比例就构成了整个组合管理投资交易的基准。
确定好资产配置比例原则之后,组合经理的第二步任务就是合理确定建仓期以及在建仓期之内确保资产配置工作如期完成。仍以“固收+”理财产品为例,由于有“破净”及最低回撤的约束,这决定了“固收+”理财产品在建仓期内需要先行配置票息类固收资产为主,通过这类资产为产品积累一定的“安全垫”。当“安全垫”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比如说10bp,那么如果根据市场环境推测未来权益市场最大回撤一般不会超过10%,那么就可以通过一定工具来配置1%以内的权益资产,形成资产配置的初级模型。当然,在初期配置的时候,可以通过其他的“固收+”工具来实现这一目标。原因在于这个时候产品的“安全垫”比较单薄,通过“固收+”资产形成一定风险敞口,既可以提高产品的收益弹性,满足组合建仓的需要,又可以有效规避潜在的剧烈波动,对组合回撤形成有效保护。当固收资产与“固收+”资产共同积累的“安全垫”较为充分时,再通过均衡类的权益资产,享受更大的“贝塔”收益。当这三层资产在预期内继续运行一段时间后,再适当配置一定比例的方向性权益资产,去博取更好的收益弹性。四层资产在建仓期内层层递进,可以在组合收益与风险之间形成良好的对冲效应。当然,前述过程是在相对理想状态下的运行模式。实际的情形是市场走势大概率与期初的预判形成差异。如果配置资产的走势没有达到期初的预想效果,就需要不断调整配置的比例和节奏,来适应组合的目标。比如,按照10bp与1%的权益仓位配置完成第一步工作后,预想中的“固收+”可能会成为“固收-”,即,权益仓位不涨反跌,安全垫反而被进一步摊薄。这个时候,就需要有明确的止损原则,比如当安全垫回撤达到3bp的时候,需要果断撤回权益仓位,通过继续积累安全垫,以准备抓住下一次的权益配置机会。总之,需要通过反复的印证与操作,才能在建仓期内达到较为理想的配置状态。此外,建仓期内还会面临一种情形,即,时间接近结束,但资产配置依然没有达标。这个时候,就需要退而求其次,根据市场环境适当调整资产配置框架,要么寻找新的固收资产,要么寻找新的权益资产。总之,最忌“吮手指”,环境变化,组合管理却依然刻舟求剑,没有任何变化。
建仓期结束后的第三步任务是组合存续期的管理。这也是组合管理的最主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管理效果基本决定了组合管理是否能够达成期初目标。存续期管理继续包含了三个小任务。第一,是根据最新的市场环境,确定是否需要修订期初的资产配置比例。如果存续期内不同资产的走势较大幅度背离了历史数据以及期初的主观判断,继续坚持期初的配置比例已经明显不可能完成组合管理目标,这个时候就需要调整组合的配置框架,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当然,这个调整是属于整个组合管理的重大变化,需要充分思考,认真论证。第二,如果资产配置比例不做大的调整南宫体育,接下去存续期的主要任务便是对配置计划进行动态再平衡管理。比如前述的“固收+”理财产品,确定的股债基本配比是“1:9”,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南宫体育,也许这个配置比例会变化为“13:87”,这个时候权益资产的比例已经明显超出计划中枢,这个时候就需要卖出部分权益资产,增配部分固收资产,以完成组合管理计划的再平衡,否则这个比例可能已经承受了过多的风险暴露。当然,这个再平衡并不需要每天进行。可以通过定期,比如每个月,进行调整,或者通过配置比例的变动浮动,比如超过2个百分点时,进行调整。第三,在开展组合动态再平衡的同时,还需要对底层资产标的跟踪研究,并确认是否调整。一个组合的配置比例框架以及动态平衡原则可能都执行很好,但依然不达预期,那么可能就是底层标的的配置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需要及时调换走势不及预期的资产,置换为潜在收益风险比更好的资产,以适应组合管理需要。同时,组合中的固收资产也可能会提前到期,也需要提前准备新的可投资产,做好标的的再投资。
存续期管理结束后的第四步任务是组合退出期的管理。当一个组合接近结束的时候,会面临两种状态。一种状态是经过建仓期和存续期的管理,组合管理已经达成期初的目标。这个时候的退出管理任务相对轻松,只需要逐步卖出所持资产,保存胜利果实即可。第二种状态是,组合管理还没有达标。这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经过努力,在产品到期的时候,仍有达标的可能。这就需要组合经理根据市场环境,制定周密的退出期的交易计划,通过退出期的努力,来提高组合业绩达标的可能性。二是即便经过努力,产品达标的概率都很低,这种情况就需要制定好各类资产的退出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有序撤退,保证产品的顺利兑付。同时投资,在退出期内还需要关注各类特殊资产的提前应对计划。比如出现信用风险的资产或者流动性欠佳的资产,都需要提前制定好退出策略。
对于一个偏绝对收益的产品而言,实际应该有组合经理和投资经理两个角色。组合经理负责资产的配置计划,并对终端客户负责。投资经理负责微观标的的投资计划,并对组合经理负责。而研究员则对投资经理负责。这样分层分工,形成一个合理的管理团队,最终达到客户的委托目标。国际上成熟的资管机构,已经有不少实现了这样的管理模式。国内目前实践这种分工模式的还相对较少,更多的是一个基金经理同时做了组合经理和投资经理两个岗位的工作。这实际对国内的基金经理提出了更加综合和全面的要求。
一千个人的脑海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论组合管理还是具体标的的投资管理,不可能做到绝对整齐划一。毕竟这是带有一定预测性质的工作,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观点看法,实属正常。然后,在科学与艺术之间,组合管理相对偏科学的成分居多,标的的投研管理相对偏艺术的成分多一些。在组合管理中,如果制定并执行好科学有效的管理计划,不同人之间管理的结果一定会有差异,但这种差异不会太大。这也是绝对收益属性资产的管理内在要求。